手机版
1 1 1

青春,在远程教育舞台扬帆起航

——我与站点管理员的故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尊敬的张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孙蔚,是江西省2009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现任江西省丰城市洛市镇镇长。今天很荣幸能够参加由中组部举办的全国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的培训班,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个培训班,上次参加还是在2011年,转眼6年过去了,虽然已经离开了站点管理员的岗位,但回想起曾经担任站点管理员的青春岁月和酸甜苦辣,仍然让我深受鼓舞、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借今天这个机会,追忆那些年担任管理员的点点滴滴,我想从自己和周边发生的五个转变,来同大家分享自己与站点管理的那些故事,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从“茫然无措”到“坚定方向”的转变
  时光回转到2009年,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放弃了北京一家上市公司的工作,考取了大学生村官,由组织上安排到丰城市张巷镇王家村担任书记助理。9月11日,当我满怀着农村天地大有可为的豪情壮志来到了张巷镇,映入眼帘的是略显冷清和杂乱的小集镇、70年代破旧的镇政府老院子,迎来的是同事们不解和质疑的眼神,在他们看来,一个外地小伙子放弃大城市的工作跑到乡下来,实在不可思议。几天下来,看见单位里没有几个年轻干部,有一次,还听到组织员向镇主要领导抱怨,我们这里分来的年轻人没有几个,在乡镇都呆不长,都找关系借调到城里去了,工作肯定受影响。听到这些话,不可能不受触动。这天夜晚,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阵雨夹杂着雷鸣声,望着泛白的墙皮斑驳脱落,心里在纠结中不断拷问着自己,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巨大落差又是那么的骨感,我放弃城市的工作到农村来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该怎么做?我能做些什么?难道就这样放弃了?身在异地他乡的我第一次感到了茫然无措,但骨子里不服输的我还是强忍住没给亲朋好友电话诉苦,不愿意他们看到自己的无助而担心。想想看书可以放松自己、调整心情,于是我翻身起来,开始翻看着随身携带的几本书,心绪渐渐平静,思路渐渐清晰,我想:年轻就是资本,年轻的我们不怕失败,就怕遗憾,没有努力过的人,就像河里的鹅卵石,不会受到冲击,但终究是没有锋芒,而没有锋芒的青春,不精彩。我暗下决心:要尽快调整心态,熟悉农村、了解农村、融入农村,寻找突破口与结合点,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进村第一天,我早早的到了村委会,见到了村书记。村书记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优秀老书记,对上级布置的工作比较较真。几天后,我陪着村书记在村里走动熟悉情况,村会计老王跑过来说:书记,昨天打雷可能把我们的机顶盒搞坏了,播放系统动不了了!镇里领导催着要赶紧放。于是我赶忙跟着老书记来到了会议室,在那我第一次见到了机顶盒,认识了远程教育播放系统。老书记左试又调怎么都行不通,镇里的管理员下午要过来,今天还要完成市里统一学习的任务。看到这,我翻了翻说明书,整个操作流程清晰明了,并不难呀。于是我向老书记建议:要不我来试试吧。会计老王赶紧说道:对呀,小孙是大学生,说不定能修好。我按照操作流程上面的规程开始了调试,没几分钟机顶盒就回复正常,电视也流畅播放了。原来并不是因为打雷造成机子故障,而是由于平时放的太少,基本都是闲置在那,会计老王业务不熟悉造成的。老书记看到这说:小孙,老王年纪大,不懂这些,以后就你来当村里站点管理员。于是站点管理员成了我在村里的第一份工作。在播放过程中,我深深的被里面的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农业产业项目、农技百科、种植业、养殖业、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等等,包罗万象,这些都是农村需要和用的上呀,运用好这些既能省掉买书的钱又能节省时间,我心中窃喜,如获至宝,我不能让这么好的“宝贝”闲置在这里,一定要用好远程教育为王家村村民做点什么,远程教育让我豁然开朗,点亮了前进的路程,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从“要村民学”到“村民要学”的转变
  王家村原来的站点管理员是52岁的村会计老王,虽经过多次培训,仍对电脑操作的感到茫然,并经常忘记设备操作程序,远程教育成了村民眼中的“摆设”。
  为尽快改变现状,我开始查找自己身上的不足,发现一是不了解群众的需求;二是没掌握播放与利用其中知识的本领;三是没找到村官与站点管理员岗位联系群众的办法。为此,我决定一边系统学习播放知识,同时换下休闲衣服,穿上解放鞋,兜上2元钱一包的庐山烟,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与乡亲们拉家常,了解村民所想、所需、所盼。
  刚开始,一些村民对远程教育这个新生事物没感觉、不知其功用,更谈不上有什么兴趣。有的村民说:“不就是播放电视么,电视机我们家家都有,上面也有新闻、有节目。”有的说:“在电视里学东西,有用么?”甚至还有部分村民觉得,那些都是上面走的形式,做做表面文章的、更有村民议论“你看他一身书生气,到乡下能干什么?”“这毛头小子吃得了搬泥巴的苦?是个光说不干的吧?”……面对村民的种种质疑和猜疑,我没有灰心,万事开头难是正常的,但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一方面我认真梳理走访的记录并进行分类归总:周家组有种植蔬菜传统(可以考虑开发),陈家组有做豆腐的传统(有发展基础),王家组有养猪大户三家(帮助做强做大)等等,哪些是群众迫切需要的,哪些是我要熟悉的,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拉家常,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办理居民身份证、建房证、粮食直补款、民政补助等。
  通过对走访情况梳理归类,我发现周正荣等几户养猪户由于缺少科学技术,防疫工作做得不够,饲养效果不理想。针对他们养猪存在的问题,我便将远程教育科技频道介绍的猪流感发病原因、态势及治疗办法,动手编成纸质技术资料,印刷好送给他们,让几位饲养户能利用零星时间学技术,也激发了他们阅读资料后挤时间来观看视频的兴趣。周正荣高兴地对我说:“以前,很少有人主动给我们送技术,小孙,你这远程教育服务弄到我们心坎上去了,以后有啥不懂就来找你。”我结合村情实际,坚持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实用技术知识和致富信息,自费编印宣传单,送到村民手中。通过送技术上门,远程教育慢慢走进了村民的心里,村民对远程教育有了新认识,原先播放站点内容总是没人观看,甚至有时为了应付检查还要给村民发务工补贴召集观看。老书记对远程教育工作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他殷切的说:小孙,现在村民对远程教育有了兴趣,它能为村民办实事,还真是个好东西。从那以后,经过大家的口口相传,王家村远程教育活动室每次开放学习,村民总是济济一堂。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远程教育看起来容易,但真正接触后,我发现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有一次,十几位养猪专业户、蔬菜种植户好不容易凑到一起来收看种植养殖技术节目,我按往常一样打开电视、机顶盒,却怎么也连不上网络,忙得满头大汗也没查出原因,最后导致来收看的人员都扫兴而回。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在群众心中的责任与希望,认识到仅凭自己原有的知识还远远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为此,我重新捧起书本学习,除了参加市里、镇里组织的远程教育培训外,平日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向市远程办、电信局技术人员请教。技术过关后,我又把学习目标放在教学内容上,对教学平台上的课件逐个收看,一遍又一遍,对照我们王家村民所想、所需,从菜单上的节目中整理出更适合本村实际的课件,并做好计划安排。凭借这股认真劲,我也从一个播放与利用其中知识的生手变成我们全镇推广和维修远程教育的行家里手。
  三、从 “传统种植”到争种“大棚蔬菜”的转变
  “丰城人最爱吃雍菜,王家村的雍菜最恰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王家村农民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雍菜又名空心菜,王家村种空心菜远近有名,种出的菜口感好、色泽亮,但基本上是人种天收,早种的,受寒冻伤害;正常季节的,受雨淋影响较大,产量产值都较低。群众议论说“山东寿光靠大棚,将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也可以改种大棚菜呀!”听了群众的呼声,我在心里盘算着这事儿如何办。我一边有意识地组织村民在收看远程节目时重点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边考虑如何在实际操作上有更好的思路,并让党支部村委会认可。我下沉到田间地头苦口婆心地做着群众的引导工作。可是任凭我怎么热心的推介,村民们都摇摇头,连一直支持我的老支书也劝我要慎重考虑:“小孙,我们以前没有试种过大棚蔬菜,还要村民自己投进去那么多钱,你就靠个电视上讲的?能行吗?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面对困难,我也在不断问自己:没从事过农活的我能行吗?没用农村工作经验的我能行吗?做好站点管理员、尤其是服务群众的工作,是要靠真本领的。但是想想我当初选择当村官,不就是想用自己所学改变农村、服务农民吗?推广远程教育目的不就是要帮助村民发家致富吗?村民最渴望忘的是有人带领他们增收致富。既然选择了就要全力付出,让自己无怨无悔!于是我决定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我跑回赣州老家,做通父母的工作,从并不算宽裕的家里借来1万块钱,搭建了一亩地大棚蔬菜,作为远程教育示范基地。时值2009年的寒冬,寒风刺骨,身子冷得直打哆嗦,但内心却是暖融融的,因为我对自己的项目信心十足。我每天都要钻进大棚,除草、扶苗、浇水、施肥。2010年3月份大棚蔬菜种植获得了成功,每斤空心菜卖到了4块多,每亩赚了8000多元,而这才用了半年的时间。
  农民群众是最真诚、最纯朴的,但是面对新事物,他们怕上当、怕失败。所以,只有你亲自做给他们看,他们才会相信你!我种大棚蔬菜获得成功后,开始有部分村民主动要求我传授技术。于是我开始耐心地跟他们讲解关键技术,组织他们连片建立大棚蔬菜基地。考虑到建蔬菜大棚投入较大,我建议村“两委”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得到村书记、主任的一致认可。张巷镇党委、政府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委派一名镇领导与我一道,三番五次上省市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磨了不少嘴,跑了不少腿,终于在省财政厅争到了80万元中央农业专项扶持资金。在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我们鼓励鼓励村民自筹20万元,在翁、周、李三个村小组建立了6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减少大棚成本,在寒风刺骨的冬天,我和村民们一起在田间整地、运钢架、盖薄膜,一干就是两个来月。手磨破了、冻烂了,脸冻紫了,但内心却是火热的充满希望的。大棚建好后,我一边组织村民从远教上学技术,一边联系到山东寿光蔬菜大棚技术员来现场指导,边实践边摸索。
  2011年2月份,60多亩大棚空心菜提前39天上市,仅此一项全村卖到80多万元,净赚20多万元。村民尝到致富甜头后,我组织38户种植户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大胆探索“远教+基地+协会”的教学模式,与南昌旺中旺超市签订订单式销售,有效提高了生产和经济效益。仅2011年全年,全村大棚蔬菜基地收入达到了200余万元。
  四、从“无事生非”到享受“文化大餐”的转变
  随着远程教育的深入人心,远程教育示范带动作用的日益凸显,我找到老书记提出了借助远教提升丰富文化生活的想法,得到了书记的大力支持,并由村委会投入1万多元采购了投影仪等设备,将远程教育站点打造成了吸引群众观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影院”。
  影院每次开放前,我就把精心挑选的群众最喜爱的影视经典和文化大片写在预告栏内,并在播放娱乐节目中,插播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卫生知识、教育短片等节目。经过近半年运行,“文化影院”得到了村民们认可,农闲节假日村民们到“文化影院”看节目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看到村中的变化,常年在外务工的袁小卫总是欣喜的说:“以前我们村里娱乐消遣方式就是打牌赌博。现在,大家回来了可以跟城里人一样看大屏幕电影,又可以坐在一起交流感情,学习自己想学的、用的上实用技术和政策法规,邻里关系也融洽了不少,致富的同时也舒心地享受了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
  村中青年李冬华是“文化影院”的常客,说起以前的李冬华,村民们都是既避之不及又感到惋惜。李冬华年轻时候因一次冲动参与打架坐了牢,出来后便心灰意冷,整天沉溺于扑克麻将中,使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冬华的老父亲泪眼婆娑的到村委会找到了我说:“小孙啊,我这个娃是个老实本分的人,就是冲动害了他呀,你也是年轻人,看看能不能帮帮他。”看到冬华父亲殷切的眼神,于心何忍。于是我主动找到李冬华,跟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不断的开导、启发他,我精心挑选了一批励志题材节目播放给他看,重新燃起李冬华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为了让李冬华尽快走出贫苦,我专门在远程教育网上给他收集和播放各类农村致富节目,帮助他找致富项目。同时为了帮他解决资金上的问题,我积极向镇、村两级协调,在镇、村的帮助和指导下,李冬华在镇信用社贷款10万元办了个养鸭场,借鉴远程教育网上的成熟经验,冬华还尝试利用鸭粪兴办了果园场,既减少了鸭场的污染,有育肥了果园,额外的增加的果园收入,2011年一年李冬华就赚了6万余元,转眼成了村里的致富明星,一改过去无所事事爱赌博的习气,2012年在老书记的牵线下还娶了老婆成了家,现在我每次碰到已为人父母的李冬华,回想到过去,他都会感慨地说:“要不是党的政策好,给我们送来了远程教育,让我这个浪子回了头,我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从“散漫杂乱”到“井井有条”的转变
  臭水横流、杂乱无章、垃圾成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里女仔难出嫁、村里的郎仔难找婆娘等,这些都是王家村翁家组原先的真实写照。大棚蔬菜在翁家组获得丰收后,尝到致富甜头的村民们萌发了新村建设的想法。有一天,老组长翁平亮专门找到我说:小孙书记,我们村里现在钱袋鼓起来了,致富的路子也有了,可村里村外还是乱糟糟得,小伙子找媳妇还是难。上次看到远程教育上面的农村建设的那么好,咱们原先没这条件,现在有条件了,村民也有想法了,咱们村里能试试不?我一听,心头一热,马上应道:只要村民有想法咱们就有办法,心齐就能办成事。说干咱就干。在老书记的支持下,我先后找到镇新村办和丰城市规划设计院到翁家组现场测量设计,形成一套简洁实用的新农村整体规划图,争取到了新农村建设资金20万元,并与老书记、老组长通过多次召开群众会,号召村民筹资筹劳,村民们有钱出钱,有里出力,先后筹集120余万元,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严格按照规划图纸施工,先后改路3公里,拆除正房12栋,附房18栋,改水、改房、改厕、改环境、改河塘,建立文化活动中心。
  在提升翁家组硬件设施的同时,我再次利用远教平台先组织党员、老干部观看各地示范新村建设,了解国家最新的惠农政策,学习好的管理模式,如何发挥党组织在群众中作用。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探索性的提出了一整套的管理办法,如:在卫生环境方面各户必须门前三包,门前不能有乱堆乱放杂物,卫生由组保洁员统一清理打扫 ;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为主体的民情理事会,建立每月的党员议事日,让村里的事情“大家”说了算,凡公益事业、红白喜事、邻里、组里纠纷、村庄整治规划等均由理事会理事;建立村规民约,移风易俗,营造良好文明新风。通过新村建设的大力推进、远教平台的正面宣传和民情理事会潜移默化引导,让曾经散漫杂乱的翁家组井井有条、焕然一新。我们结合村前塘的实际,沿着的水路打造成了村民天热休憩的月亮塘;利用篱笆规范了村民门前屋后柴草的乱堆乱放;统一整村绿化、规划新村、搭建栏杆提升村庄品味;重点打造了文化休闲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都村民农闲休闲场所。如今在张巷镇,翁家组已经成为该镇新农村建设的标杆。翁家组的富庶、村民的吃苦耐劳、村庄的文明新风也成为各村效仿学习的模范。
  2016年乡镇换届,经组织安排我到了洛市镇担任镇长,角色的转换让我在工作上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更加全面的推进和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如土地确权、土地股份合作社、脱贫攻坚、村级综合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业转型、等等,这些都是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如何更有效的推进考验着新形势下的乡镇干部素质与担当。曾经的大学生村官和站点管理员的经历让我在应对各项困难的时候更为统筹性思考、更接地气、更注重脚踏实地。
  针对政策强的脱贫攻坚、土地确权、土地股份合作社、村级综合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我组织各村第一书记进行培训并成立农民讲师团,充分发挥远教平台进行政策宣讲,仅2016年就组织了300余场宣讲,实现村小组全覆盖,通过讲师团及远教的双管齐下,让中央的相关政策传达到最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不走样,解决干部传达不精准,群众质疑不认可的问题。宣传到位后,关键还在于干部去落实。对此,我们利用远教平台重点抓干部作风、思想建设,每周一、周四晚上组织干部学习十八大以来的各项会议精神、新形势下的干部作风要求等课件,进一步强队伍,明职责。
  2017年全年洛市镇在各村全面完成了土地确权和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了土地流转,建立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合作社让村民流转承包土地更为放心,种粮大户的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促进何首乌茶叶、脚板薯、葡萄等农业产业集群势的发展。在脱贫攻坚方面,我们系统性推进,统筹性谋划,有结合性的建立第一书记电商平台、村级115综合治理平台、建立以何首乌茶叶为龙头的产业平台,通过三大平台建设,实现抓发展促扶贫,抓扶贫谋发展,这些做法也得到丰城市委、市政府高度认可,现在已在市里层面建立全国的第一书记平台、村级115综合治理助力脱贫攻坚(在此,希望中组部领导有时间到丰城指导)。
  回顾曾经担任站点管理员的酸甜苦辣,回味大学生村官经历的五味陈杂,如果将大学生村官经历比作人生路上远航的中转站,那么远程教育则是航行路上的启明灯,让青春扬帆起航。它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实际,怎么立足农村的实际;砥砺了为民的情怀,我该为村民做些什么?我能为村民做些什么;培树了为民服务的责任心,凡事小事做起,滴水穿石;坚定了做事做人的底气和信心,最艰苦的环境才能锤炼人;感恩的心面对生活与工作,相比于几十年如一日老村书记,我们的付出是微不足道的,但得到组织的关心关爱却是无微不至的。近年来在组织关爱下,我先后荣获了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江西省十佳大学生村官等荣誉,并于2012年7作为代表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我为曾经的村官经历而感到骄傲,我为曾经远教站点管理员的付出而感到自豪,我的青春在远教舞台上扬帆起航!
  以上是我与站点管理的故事,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17:18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视频编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