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第一组学员交流发言

首上井岗:圆梦 洗礼 坚守

朱志良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今年826日,是我人生第一次踏上井冈山的日子。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在世人心中绝非一座普通的山脉,它是历史的丰碑,是中华民族追求光明、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从童年时代起,从父辈们的口口相传中,我一直对这座神奇的高山很敬仰、也很向往。语文课本里《朱德的扁担》《井岗翠竹》等篇目,虽已久远,但至今耳熟能详、记忆犹新。

我少年生活在浙江,长大工作在上海。不管是浙江还是上海,其实离井冈山并不遥远,大概1千余公里,在现代化的交通条件下,半天时间即可到达。不知何故,虽然一直心向往之,但始终未能成行。应该说中组部组织的这次培训,圆了我多年的一个梦。

井岗之旅,短短五天,对我而言意义非同凡响,她带给我的精神财富是巨大的、给我的洗礼是永恒的。因为这五天,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震撼。我来自上海,身处繁华都市,十里洋场、五光十色、利益诱惑如影相随。富贵、清贫,国家、小家,如何取舍,难免也会在脑海中浮沉;是要为了心中的理想去坚守,还是逐鹿商海求荣华,也会拷问着我的灵魂;我有时也会自己问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还是错?还能坚持多久?记得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经历十字路口的时候是最痛苦的,因为他不知道到底往左还是向右。

5天来,学习、参观、交流、互动,非常的充实,红军后代讲述的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绝非是短暂的感动,而是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尤其来到烈士园、博物馆、黄洋界、八角楼、小井红军医院…我感受到了当年惨烈的景象,让人不得不思考,如此巨大的牺牲,他们究竟是为了谁?图个啥?

面对这样的人生问题,我想牺牲的烈士们一定不是哲学家,但他们视死如归一定有火一般的理想在支撑。虽然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是革命前辈感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牺牲,给了我从未有过的震撼。与他们相比,我还能抱怨什么、还能迷惘什么?这也让我一下子明白,为什么当今世界还有那么多年轻人上井冈山,为什么江西干部学院一群85后的教职员工,在大山深处能够把井冈山的故事再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因为他们心中有理想。此时此刻,我内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虚此行!

滔滔赣江,巍巍井岗。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也是我心中最高的山,她让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给了我砥砺前行的力量。当前,上海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承担着自由贸易区和科创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肩负着中央赋予上海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历史重任,前行的道路从不平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更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唯有心无旁路、唯有不畏浮云,才能认清使命和担当。

行动是祭奠先烈最好的告慰。启程回沪之际,我一定会把此次井岗之行转化为源源不竭的动力,身体力行,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要让这笔宝贵的财富根植于我服务的上海广大基层党员心间,为凝聚上海改革发展的力量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职责。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的山间小路,通往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八角楼的灯光,映照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我坚信,“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创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一定会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也会始终激励着我,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谱写新的华章。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30日 13:50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一亭 打印